发布时间:2021-01-19 19:26:20 阅读量:3477 作者:燎段
据张伟回忆,离婚后不久,他就后悔将房子赠与给张娴,故向对方寄送了《撤销赠与告知书》,要求拿回涉案房屋松山湖房产排名。之后,当得知张娴领取到拆迁安置补偿款后,张伟又向女儿发出《要求返还临迁费告知书》。但是,张娴表示没有收到这两份告知书。
(记者章程 实习生张济科 通讯员黄华妍)一年前,父母协议离婚时,约定将名下一套宅基地房赠与女儿。一年后,恰逢该宅基地房拆迁,女儿领得7万余元补偿安置款,父亲反悔了,以不当得利为由将女儿告上法庭,要求撤销赠与行为,并要女儿返还拆迁款项。昨日,记者从黄埔区法院获悉,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案不构成不当得利之诉,故驳回该父亲全部诉讼请求。父亲不服一审判决,提出上诉。近日,广州市中院决定维持原判。
丈夫出轨夫妻离婚
房产全赠与两孩子
1989年5月,25岁的广州男子张伟与22岁的同乡蔡梅在黄埔区登记结婚,同年,夫妇两人生下女儿张娴,之后又生下儿子。一家四口本应其乐融融,但一切都因为张伟的外遇而发生改变。
2010年6月,蔡梅知道婚姻已不可挽回,遂同意与丈夫离婚,两人签订《离婚协议书》。依据该协议规定,夫妻共有的两套位于文冲村的宅基地房,一套归女儿张娴所有,另一套归儿子所有,协议自颁发《离婚证》之日起生效。
2011年3月,蔡梅与张伟到黄埔区民政局登记离婚,并在民政局再次签订《离婚协议书》,两人再次清楚写明名下两套房产由两个孩子各分一套。离婚后,张伟按约定将其中一套房屋的宅基地产权证交给了女儿张娴,自己则从家里搬出,而蔡梅则继续和一对儿女共同居住生活。
房子在拆迁范围
父亲要求撤销赠与
2011年5月,黄埔区文冲村进行城中村改造,而张伟赠与孩子的两套房屋恰好就在拆迁范围。彼时,张娴将房屋宅基地产权证交给文冲股份经济联合社,双方并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。2011年8月,张娴从文冲股份经济联合社领取7万余元拆迁安置补偿款。
2011年10月,张伟一纸诉状将女儿告上法庭,以不当得利为由,要求返还7万余元补偿安置款,并撤销赠与行为。
本案庭审中,张娴辩称房子已经通过父母离婚协议确定为自己所有,且离婚协议是整个家庭在父母离婚时的财产分割约定,父亲无权独自撤销。此外,父亲已经将宅基地产权证交给自己,并且自己领取临迁费也得到相关部门认可。张娴同时表明,父亲的行为不仅违反法律,还触及了道德底线。
文中人物均为化名。
败诉松山湖房产排名
法院判决
不符合撤销规定
相关权利已转移
去年5月,黄埔区法院对本案作出一审判决。法院认为,张伟撤销赠与的行为并不成立,一方面,张伟撤销赠与并不符合法律规定可以撤销赠与合同的3类情形。此外,尽管张伟主张通过《撤销赠与告知书》撤销了赠与行为,但张娴否认收到该告知书。事实上,张伟在离婚后搬离涉案房屋,并将涉案房屋的宅基地产权证交付给张娴,可视为张伟将涉案房屋的相关权利转移给了张娴。同时,既然张伟撤销赠与行为不成立,张娴凭着已经生效的《离婚协议书》及已实际取得的涉案房屋宅基地产权证,进而领取补偿安置款有合法根据,应当受保护。据此,法院认为本案不构成不当得利之诉讼,故驳回张伟全部诉讼请求。
据悉,张伟不提出上诉,广州市中院决定维持原判。
关于撤销赠与合同的规定
《合同法》第一百九十二条 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:
(一)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;
(二)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;
(三)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松山湖房产排名。
近年来,雕刻有书画艺术作品的红木家具备受推崇。“把国画书法等刻在在红木上,就是为了让家具更具观赏性和立体感,就是要红木家具看上去像动起来一样,每个都富有生命感,因此很多收藏爱好者都喜欢收藏此种家具。”东成红木方面表示。
水泥墙面与塑钢推拉门,墙体开始发黑,陈玉的店铺与周围的邻居一样,看上去都很简陋。“十几年前就是这样,一直都没有改变过,全是平房,很多店看上去都脏兮兮的。”
兰州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已出现较为浓厚的观望情绪,一些开发商主动加大促销优惠力度。除了较为普遍的房屋总价可以有数个百分点的优惠之外,一些开发商通过“存1万元抵5万元”等方式变相降价。而即将在兰州市城郊开售的大名城项目,则推出了免费赠送数套房产的促销方式吸引购房者参与。
蓝皮书调查还显示,随着一线城市房价节节攀升,房子已经代替职业,成为社会分层的新标准。住房的符号价值越来越明显,它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居住场所,而是一种投资品,更是财富、身份以及社会地位的象征。此外,还有九成受访城市的女青年认为,住房和幸福生活相关。
木地板吸声特性较均匀。而地板砖这样的硬地面则最好铺上厚地毯。为了方便走动,地毯可只使用于音箱和听音位置之间,关键是要有厚度。此外,在电视墙的墙壁四周,可以悬挂吸音物。棉、麻、丝、毛类或其它类纤维织品、壁挂等,可以弥补电视墙材质吸音不足的缺陷。
“相关政策趋于宽松,加上有城镇化、养老产业等概念炒作,两家险企正好在金地集团内铆劲,肯定是看中房地产板块的前景,想搏一搏。”接近生命人寿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,除了在险资投资方面加大力度寻找机会,对已经持有的股票加码,也合乎生命人寿的行事逻辑。至于是否会以此为踏板进入养老地产开发的圈子,现在还不好确认。